当人们形容一个人个子不高时,往往会喜欢用“五短身材”这个成语。所谓“五短”指的就是脖子和四肢短。
这个成语出自《水浒传》第三十二回,里头有一个叫王英的人,因身材矮小而被形容为“五短身材”,江湖人送外号“矮脚虎”。
从古至今,身材高大一直是主流审美,孩子长得高也是家长们的一个愿望。但孩子的身高毕竟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孩子是“五短身材”,其实小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
孩子从小有这3个特征,基本无缘高个子
①手臂短
调查显示,一个人张开手臂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接近于1:1。有的人手臂比身高长一点,也有的短一点,但总体来看,臂长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手臂长的人一般身高也很高,若孩子从小手臂又短又粗,极有可能发展成“五短身材”,父母不妨给孩子测量看看。
②腿部短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孩子出生以后,生长速度最快的是下肢。也就是说孩子长高的时候,先长腿部后长上身。
若是孩子小时候下肢发育慢,到了青春期中部仍然是小短腿,生长期结束之前也只会长上身,最后变成“五短身材”。
③脚掌小
脚掌的大小也是判断孩子将来长得高不高的一个重要方式。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会发现,那些身高比较高的人,脚掌通常也会偏大,平时买鞋的号码也小不了。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脚掌比同龄人小一些,那么就要多加注意了,孩子将来很可能无缘高个子,出现“五短身材”的概率比较大。
挽救“五短身材”的孩子,家长应该这样做
我们知道,影响孩子个子高低的因素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对于基因遗传这种先天因素来说,自然是无法改变的;不过,我们却可以通过改变后天因素来帮助孩子长得更高。
影响孩子长高的后天因素有很多,其中运动、睡眠、饮食是很重要的三个方面。父母要让孩子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运动锻炼的好习惯。
“五短身材”是一个贬义词,当孩子被人这样嘲笑的时候,内心会很自卑、敏感,自尊心备受打击。
其实矮并不可怕,长得矮但是身材比例好的人,能从视觉上给人“大长腿”的错觉,比一些长得高但是身材比例差的人要好看得多。
从美学的角度上来看,最完美的比例就是0.,不过能达到这个黄金比例的人不多。我们不必追求那么完美,其实就是让下肢看起来更修长,身材比例会比较好一点。
因此,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向着“五短身材”发育的趋势,不妨通过调整孩子身材比例,使其变得更自信、更好看。
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调整身材比例?
1、锻炼下肢
在孩子身体发育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如果能让孩子的腿部充分生长,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那么对于整个身高来说,下肢占的比例会比较多一些。
父母可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锻炼下肢的运动,比如跳远、跳高、跑步等,锻炼腿部肌肉发育,促进腿部骨骼生长。
2、矫正身姿
身姿是衡量一个人身材好不好看的重要标准,若一个人总是含胸驼背,就算长得高也没有一个昂首挺胸的矮个子好看和有气质。
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进行形体训练、学舞蹈等方式矫正身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让孩子站有站姿、坐有坐姿。
3、饮食辅助
营养是儿童长高的物质基础,营养均衡是儿童长高的关键。因此儿童身高体重的增加与饮食密切相关。
因此,为了让孩子长高,父母需要提供全面、充足的饮食,以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孩子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像一棵小树,需要营养灌溉。
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照顾孩子的饮食,孩子的三餐随便就应付,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养育方式。
孩子应该怎么吃,吃多少,都是讲究的,不能随意对待,否则耽误的是孩子的人生。
孩子的身体发育转瞬即逝,如果不注意营养,长高机会就会溜走。
所以一定要注意每餐的营养价值!
有一些食物富含氢化脂肪,比如,饼干、糖果、薯条、油炸快餐等对宝宝的成长有害,购买的时候要注意识别,含有氢化物就不要买了。
因为宝宝的大脑容易受到化学物质、重金属、农药、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的影响,所以,可能被污染或者含有以上成分的食物不要给宝宝吃。
妈妈最好自己购买食材,搭配着做。这样,不但保证了食物的新鲜,还躲开了成品食物里面的各种添加剂。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有一手好厨艺,那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
实在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宝爸宝妈可以从这一套《儿童科学食谱》中学习,可以在这本书的帮助下轻松解决这些棘手的疾病,而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去参加各种培训班。
这是《健康大讲堂》编委会专为发育中的孩子打造的科学配方。
书中含有促进身体发育的食材有37种,美味食谱有种。
书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各种科学食谱,每份食谱还会有详细的图片讲解和文字步骤,还可以用手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