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柑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款水果。相对其他水果,柑橘是比较耐放的。沃柑在树上保鲜可以放5个月,采摘后常温处理也可以放1个月。但是放了2个月依然光滑亮丽的沃柑,你还敢吃吗?
武鸣是我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达46万亩,年产量超万吨。但是最近却有报道称部分果商为保证沃柑品相,擅自调高了抑菌农药的稀释浓度。
调查发现,沃柑采摘后被送到洗果厂,进行清洗、打蜡和浸泡抑菌农药保鲜。而浸泡过程中,就混合了多种抑菌农药。在武鸣,常见的杀菌保鲜农药有抑霉唑、咪鲜胺、24滴、百可得等。而这些农药在包装上均标注“微毒”或“低毒”。
其实抑霉唑、咪鲜胺等农药倒也是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登记注册的保鲜剂,依照规范使用,对果品可以很好保鲜,且不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危害。但什么是规范使用呢?
通常这些杀菌保鲜农药需要稀释到倍使用,而且处理后的果实需要储藏若干天才能食用。比如百可得处理后的的安全间隔期为30天,抑霉唑则为45天。否则,残留的农药就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但是在暗访过程中,农药商及洗果厂均表示可以直接上市。实际上,洗果厂在药水清洗后,经过打蜡,让果面保持鲜红透亮,然后仅仅晾晒一两个小时,等蜡干透不粘手就直接上市了。相关负责人称,路上走几天就降解了,而且卖也需要时间。
而且为了使沃柑保鲜期更长,一些果商就没有严格按照用量进行稀释,以远高于稀释要求的浓度进行浸泡,但同样并没有经过足够安全间隔期就送入市场。
还有一种情况,是农药商为了能多卖药,诱导果商加大剂量,这也加剧了除菌剂滥用的情况。
因为没有沃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果商们也就很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样做是安全的。但是,表面看不见,并不代表打了药的沃柑就是没有危害的。农药包装上标注的使用规范不是平白写上去的。谁能保证,这些跳脱规定流程走的药果子,不会对人体造成隐形伤害?
在新闻曝光后,南宁农业迅速发布声明,称武鸣区严格执行广西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沃柑采收及保鲜贮运技术规程》和《武鸣沃柑生产技术指南》。
事实上,关于生产加工过程,消费者并不关心,对于沃柑,唯一的评估标准是:对人体是否有害。而能经过国家相关标准检测,是最基本的上市要求,也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最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