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配图/来自网络
制作:大黄蜂团队/
智慧父母学堂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二人在一起要建立良好密切的情感关系,实现长久和谐的共同生活的目的,沟通是必须要做到的。
但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夫妻间一言不合就吵骂不断,吵着吵着就把感情给吵没了,吵着吵着就忘记了两人步入婚姻时的初衷了,吵着吵着婚姻就散了,最终给彼此和孩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所以,良好的沟通是夫妻感情保鲜的灵丹妙药,更是家庭和谐稳定的关键。在本堂课大黄蜂将和大家来分享夫妻间如何有效地沟通。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沟通”这两个字,在沟通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
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通”了呢?“通”就是对方被你影响了,甚至按你的意思采取行动了,这就是达到了“通”的效果。
如果沟通之后,对方没有“通”,那就只是被你“沟”了一下而已,并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
因此,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说了什么并不重要,对方听到了什么才最重要。
这就需要夫妻间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所以夫妻间要想做到有效沟通,请大家记住我今天分享的四个关键词:
01
学—会—拍—照
夫妻间经常吵架很多都是因为家务琐事和生活习惯问题。
比如老公忙了一天,回到家之后,发现妻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饭却没有做;老公不注意个人卫生,脏衣服,臭袜子到处乱丢;老公只知道在外面工作赚钱,回到家里一点家务都不做等等。每每这时,看着不顺眼的一方通常会脱口而出:“整天就知道看电视,饭也不做,有你这样做妻子的吗?
你怎么这么邋遢,总是不注意个人卫生;别以为赚点臭钱就很了不起,家里的家务难道跟你没有关系吗?”上述的表达方式,里面充满了暴力的味道。
如果我们的表达里面充满了太多的一些评论,尤其是负面的评论,对方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急于反驳,而不是做出友善的回应,一言不合,一场家庭大战就将爆发。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生和交流培训师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建议:
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任意夸大,以偏概全,随意推测,而应该尽可能让自己客观描述事情本身,这样有助于让交谈的对方保持耳朵和心灵的开放。所以大黄峰建议大家,要像照相机一样,学会拍照。
拍照只是还原事情的原貌,却不带有任何的评论。
比如说“回到家,我看到屋子里到处都是你的脏衣服,臭袜子,这让我看了很不舒服”就要比说“你怎么这么邋遢,总是不注意个人卫生”更加准确,也更容易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所以,请大家记住,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记住“拍照”二字,而非主观评价、任意夸大、以偏盖全、随意推测。
02
表—达—感—受
妈妈下班回到家,发现客厅里面乱糟糟,到处都是儿子堆放的加多宝的红罐子。就是很生气的说:“你怎么净给我添乱,整这么多破罐子回来干什么?还嫌老妈事不够多吗?”
其实那天是妈妈生日,孩子是想趁老妈到家之前,用红色罐子摆出一个大大的心形,给老妈一个惊喜。
听老妈这么一说,肯定是满肚子委屈。其实妈妈想表达的感受是,我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回到家,我只想好好休息,不希望你再给我添乱。
上面这个案例就是把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了,这种现象特别常见,所以大黄峰给出的建议就是,我们在表达时尽量少用“你语言”,多用“我语言”。
就是说在表达时尽量少用“你”字开头,比如“你怎么这么懒?”、“你从来都不在乎我”、“你就知道看电视”等等,这样容易带着指责、埋怨,对方会出于本能,会去辩解、反击。
如果换成“我语言”,内容可能就变成了“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需要你的关心”、“我希望你能理解我”。
使用“我语言”更多含有表达自己心声的意味,更容易换来对方的坦诚相待。所以这里的“表达感受”,指的就是多使用“我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因此,于其对丈夫说:“你每天就知道应酬,一点都不在乎我!”不如说:“我生病了,一个人在家很孤单,我需要你的关心和陪伴”。
03
说—出—需—要
中国人讲求“含蓄”,所以我们很少直接讲自己的需要,大多通过间接的暗示,让对方自己去领会。
这就需要对方有较高的共情和察言观色的能力,否则就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当我们说:“我生病了,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很难受”,我们实际上的需要是“希望得到丈夫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