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7月26日电“我们这里的梨子沁甜的,我长沙的朋友吃了后也反馈说,味道很好。当然,我们的红色旅游也是盛誉在外的,我们现在需要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我希望我们的党员微网格长能够帮助老百姓推销产品,党委政府也会搭好台,当好品牌宣传员和推销员!”浏阳市中和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主题活动日前启动,中和镇全体班子成员一边与全镇的微网格长、群众“话家常”,一边为本镇农产品“代言”。活动现场,中和镇党委书记何勇向微网格长们发出号召。微网格长积极响应号召,瞬间变身“带货王”。
“胡益良养了只‘长寿鸡’,肉质细嫩、汤汁黄亮,我们街坊邻里买了都说味道好!”现场的扶贫产品展销会上,微网格长胡明主动帮联户群众胡益良吆喝、带货的声音格外响亮。
中和镇长安村的“长寿鸡”、雅山村的蔬果干、荷花博览园的莲蓬、清江村的火焙鱼等农产品一一亮相,中和镇的微网格长们主动站到了农产品展销台前,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在村民中的影响力,推荐各自联系的优质农产品。
与此同时,在活动现场,中和镇与羊淘商城电商平台签订了线上销售协议,双方将在每月13日定期开展“线上助农直通车”活动,中和镇的扶贫农产品都将在羊淘商城进行特价直销,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下单购买到优质、优惠的中和“土货”。
着力打造“三好”农产品
“我们农家自制的野生小笋干,通过山泉水煮熟、自然晾晒,纯天然,都是大自然的味道!”中和镇微网格长杨晓明自豪地说。
质量好、口感好、营养好,这是中和镇农产品发展的品牌定位。中和镇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昼夜温差较大,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生长到成品,农产品都源于自然,产于自然。
“我们的农产品采用生态种养,大部分养殖业不喂饲料,种植业采用有机肥,不使用化学肥料,产品纯真。”中和镇农业办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农产品绿色环保无污染,农户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承诺不使用任何保鲜剂、防腐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我们也会不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对农产品进行监管。”
“今年我们富硒火龙果基地种植的火龙果供不应求,好多人到这里来采摘,外地的我就给他们寄过去!”中和镇微网格长王德明说。
除了火龙果,中和镇还有很多“宝藏”农产品:雅山村的黄金梨个大皮薄,鲜甜香脆;现摘现卖的荷花园莲蓬,甜嫩鲜美;村民自制的蔬果蜜饯全部用冰糖腌制,绝不添加甜蜜素,干净、美味又营养……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的有力监管、村民的用心呵护,造就了中和镇质量好、口感好、营养好的特色农产品,同时也让中和镇的农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微网格里的故事
小事不出网格,急事、难事及时通过微网格长向村上、镇上反馈。做网格工作,就是直接面对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帮助解决民忧民困。在中和镇,群众有话跟微网格长说、有事找微网格长办、有难找微网格长帮,这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一种习惯。
在中和镇的个微网格里,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或温情、或振奋、或感动……火龙果基地就业增收入“我原本对生活已经心灰意冷,是王德明帮我慢慢走出了困境。”中和镇苍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运国说,他儿子四岁时查出地中海贫血症,医院治疗,花费30余万元,加之他父亲五年前患癌症,让他们家一贫如洗,而他也失去了脱贫的信心。
今年2月,王德明的农业基地复工,他将张运国安排在火龙果基地做事,手把手教他技术。“基地做事的普通工人每天工资元,贫困户、残疾人每天是元,乡亲们从来不计较,大家都理解,都支持。”王德明说。
在火龙果基地就业让张运国十分满意,“这里离家近,除了上班还能在家种田,就业、农活、家庭三不误。”除了在火龙果基地上班,王德明还为张运国提供了玉米种,并带领他养了些土鸡,通过各种渠道来增加其家庭收入,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以往我老是觉得身体差、没技术、没信心,自从有了微网格长王德明的帮助,我一年能多挣一万多元呢!”张运国说,现在的生活让他再次充满期待。
荷花塘里养起“扶贫鱼”
中和镇荷花博览园的荷塘里,荷叶已经铺满了池塘,朵朵荷花姿态各异,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
“家门口的荷花塘让我想到了新的商机,这也多亏了镇领导的支持才有现在的扶贫‘荷花鱼’。”叶绍盛说。他是中和镇苍坊村新屋组的微网格长,联村组9户村民,包括叶宗余在内的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叶宗余年近花甲,家中两个女儿,一个刚参加完高考,一个即将参加中考,都是需要钱的节骨眼儿,而他的老婆又身患癌症,久治不愈。
“我要想办法帮他渡过难关。”叶绍盛说,“我想着我们家的荷花塘里可养点鱼,就帮他去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他去银行借了元的扶贫无息贷款。”
借到了贷款,买了鱼苗,叶绍盛和叶宗余一起在荷塘内撒下了希望的“种子”。“现在就等着过两个月鱼苗成熟上市了,有人还给我出点子,要我熏成火焙鱼,卖到省外去哩!”看着鱼儿在荷花池中畅游,叶宗余掩不住笑容。
带着“长寿鸡”走上脱贫路
中和镇长安村高升岭早禾冲的“长寿鸡”养殖场内,几百只“长寿鸡”发出“咯咯咯”的叫声。这个占地面积15亩的养殖场是中和镇长安村村民胡益良产业脱贫的阵地,也因为这个阵地,他成了当地的产业能手。
胡益良今年41岁,上有患精神疾病的母亲,下有中考在即的儿子,家中里里外外都由他一人打理。3年前,因劳动强度过大,胡益良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手术后在床休养近半年,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
而从贫困潦倒到产业能手,这一切得感谢微网格长胡明。养殖场从选址到建棚,不论大事小事,胡明都帮胡益良协调得妥妥当当,“胡益良以前是养殖的新手,我多次鼓励他参加种养培训,如今他成了产业能手,今年他又参加了全市的电商平台建构培训,希望能借助网络平台,扩大产品销路。”胡明说。
“脱贫路上,离不开微网格长的关心与支持,我发自内心感谢他!”胡益良说。(张永红谭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