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的水果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老水

还记得小时候,想吃西瓜必须要等到夏天,想吃橘子则必须要等到冬天才行;但是现在,只要想吃,西瓜和橘子基本上什么时候都能买得到。小时候,火龙果、榴莲基本上是“概念里”的水果,只听说过名字,没见过长什么样,更没尝过是什么味儿;但是现在,就连农村的超市里,都能买到火龙果、榴莲这些热带水果……小时候记忆中的水果是那样美味,满满都是甘甜多汁、唇齿留香的满足感;现在的水果品类更多了,卖相更好了,但就是吃不出来“小时候的味道”,相信你也有这种感觉吧。这是因为自己的口味变挑剔了?还是因为最近几年水果的生长环境变了?总不会是因为买到了“假水果”吧!有不少粉丝在后台给“瓜果江湖”留言,表示现在的水果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想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经过与一些水果商“老司机”以及水果吃货的交流探讨,我们收集了一些观点并加以汇总分析,现在分享给大家。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也希望能多多交流。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牺牲味道不少人认为,现在的水果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最主要是因为果农、批发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牺牲了瓜果的味道。具体来讲,就是为了抢占早期市场,也为了使水果可存放的时间更长,在果子还没有完全达到上市标准的时候,就抢先对果子进行采摘并推向市场。“虽然这些果子从外表看,与成熟的果子差别不大,但是由于采摘过早,果子的糖分转化不足,果子的口感自然就很差。”有水果商介绍说,“但是采摘完全成熟的果子也不行,因为果子的流通需要时间,如果完全成熟就放不住了!所以,我们一般采购八成熟的果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水果是需要进行催熟的,虽然催熟的果子口感无法与自然成熟的果子相提并论,但是为了便于运输、储存,有些水果还是会进行催熟,比如香蕉、芒果。上周,“瓜果江湖”专门分析了四川红心猕猴桃遭早采的事件,由于部分果农和批发商过分追求利润,致使四川部分地区的红心猕猴桃过早被采摘并提前进入市场,结果猕猴桃的口感非常差,消费者难以接受。实际上,果子过早被采摘,影响的不仅是果子的口感,更是对整个水果产业链的戕害。河南万邦水果批发市场一位水果商“老司机”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恶性的“连锁反应”:过早采摘的果子上市——消费市场反应差,销量受影响——成熟果子大量上市——消费者不买账,果子开始滞销——价格越低货越难卖,果子大面积滞销——果农扔掉果子或直接弃园。品种更新迭代,市场偏爱“小鲜肉”消费者是上帝,所有的市场行为都是为了“讨好”消费者,所以,水果的生产端也在想办法的迎合吃货们的需求。明白了这一点,一些市场现象就容易解释了:水果为什么要大棚培养?——因为吃货们有需要,这样就可以保证水果在反季节的时候上市了。水果品种更新迭代的方向是什么?——硬度大,个头小,因为这样的瓜果更容易运输和储存!比如目前的西瓜品种就特别丰富,有麒麟瓜、京欣、美都、特小凤、、黑美人等多个品种,而我们小时候吃的那个西瓜,基本上都是“本地瓜”。有些本地瓜也非常脆甜,但是有可能因为个头太大不好运输而被淘汰掉。所以,目前市场对瓜果品种的选择,第一要素并不是口感如何,而是是否方便运输、耐储存。当然,有些新品种的口感比老品种要好得多,但是需要科研实力的支撑,需要不断改良、培育,这样的新品种进入市场后,价格就会相对较高。过量使用化肥、农药肥料是果树的“粮食”,在耕地有限的条件下,为我国果蔬丰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肥料、农药毕竟是化学制剂,过量使用的话就会消耗能源和资源,如果一味地单纯使用单质肥料或元素肥料而不补充植物从土壤中带走的微量元素,就会造成瓜果不香、不甜,口感差。虽然现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少了很多,相关部门也会对瓜果进行质检,但是这种现象仍时有发生。另外,有些水果为了保鲜,在运输的过程中会使用保鲜剂,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瓜果的口感。小时候吃水果追求的是一种感觉也有吃货朋友指出,除了客观原因,我们的主观感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孩子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没有生活上的压力,所以吃到香甜的水果,整个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感觉里,特别满足。而现在,每个成年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心头的包袱比较重,所以吃什么都不会太香。所以,与其说怀念小时候吃瓜果时香甜的味道,倒不如说是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总的来说,现在的瓜果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且这种现象也不是只发生在我们国家。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物流速度会更快;随着冷库、冷藏技术的提高,新鲜水果的储存时间将会变得更长;特别是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我们将能够吃上更多、更好的水果,你说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33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