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教授说,找不到好的资产去投资,房地产已经是明显过剩饱和的产业,有眼光的人,要抓紧生态文明战略,考虑下空间生态资源开发。
怎么才能形成一个新的领域,原来的老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无论是靠外向型经济,还是靠房地产,都已经走不下去了,我们向那个方向转移呢?温铁军教授说,乡村振兴是第三资产池,是值得投资的区域。
高层建筑,为社会安全埋下了隐患。“钢筋混泥土的寿命短,不耐干,也不耐湿。”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将窑洞等石头房子作为贫穷的标志?这是因为不安全。在鄱阳湖枯水期,会有一段青石板露出水面,而支持青石板的是木桩。古人有言:木材湿千年,干万年,不干不湿两三年。而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房子,干和湿,以及地质运动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坏。
鄱阳湖枯水期,石桥露出水面
鄱阳湖枯水期,石桥露出水面
一直以来,大家都说房地产催生的土地财政,绑架了国民经济。地方政府出售土地,获得财政收益,银行将房产作为有资质资产,信贷资金涌向房地产,形成全社会在房地产上的加杠杆冲动,一旦经济持续下滑或遇其他风险,房价暴跌会导致大量投机炒作者财产缩小,削弱偿还能力,拖欠银行贷款的隐患就会生成。
目前房地产进入越调越难、越调成效越小的调控怪圈及走上畸形发展之路,主要是银行在房地产信贷指导思想上出了问题,以为房地产始终是中国最大消费需求及经济增长引擎。房地产之所以成为所谓的经济支柱产业,主要原因还是银行授信,当银行授信没了,那么房子就不具备金融属性。可以说金融为发展提供导向,钱在哪儿,需求就在哪儿,以前由于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大量的人和资金涌入了楼市,行业爆发式增长。
但是,任何行业,都是有过剩和饱和的情况。“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郎红一片”,在古代由于红釉瓷的稀缺,使得价值连城。普通瓷器,即便放一千年也不值钱。“现在的房地产,一分地,可以建几十层,产能严重过剩。”黄奇帆说,中国现在房产商一年造好的房子,6亿平方房子卖不出去。老百姓买房子,大多闲置,只为投资的有20%,这些年总计有房子亿平方米,90年以后卖掉的、在老百姓手中的有亿平方米,其中60亿平方米闲置,如果闲置房每年涨价20%-30%,那么就算有一两套房子闲置,我也不怕。房地产商房子没有卖掉,但是房子在涨价,他会觉得没有卖掉反而更划算。
可房价不涨了,那么这个库存就会积压,就会造成新建房的需求萎缩。黄奇帆说。
房子毕竟不是衣服和食品,很难降解,而且会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这也是我们要控制楼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其实,相比楼市,服装和食品对经济的贡献率比房子更加重要,因为服装和食品属于快消品,与其关联的领域也很多,比如生产服装,需要铁铸造的机械,染料,羽绒,丝线,包装袋,展示柜等等。食品关联的行业就更多了,有机械设备,植物精华,防腐保鲜剂,包装袋,冷库等等。相比房地产,服装和食品是可循环的产业,因为服装和食品的主要原料来自植物纤维,这样才能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空间。
图:火灾后的房子,多成危房
可是房地产行业的资产化,导致大量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这是一条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现在城市版图越来越大,人口看似集中了,其实是人口被稀释。一个城市,到处都是商业街,到处都是店铺,使得生意没法做。人们都爱上了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实体凋零,人们不愿意从事实体经济,服装工人、食品工人等成了多数人心中的夕阳职业,这样可能降低我们的幸福指数,因为机器不能替代人,机器同样是需要人指导下生产。
衣食住行的排序是我国先贤的伟大创造,也体现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我们可以四海为家,但不能衣着褴褛,食不果腹。“住什么房子不重要,我们从穿得暖,吃得饱;到穿的华丽,吃得健康。”这正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服装和食品对环境的不会造成负荷,这才是重点。
经济支柱产业,不断变化着轮回。
以前贵族的标志是好的服装面料,美味佳肴。现在又开始流行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流行?因为省钱,环游世界,看尽人间美景。
新能源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催生了新的业态,比如旅游,生产制造,以前我们依赖燃油生产生活,今后我们通过新能源就可以创造财富。“当房子等所有虚拟资产出现崩溃的时候,那你赖以生存的还是衣服和食物。不是你有几套房,银行存了多少钱。”衣服和食品,才能支撑你的生存,没有房子你可以过得很好,但你没衣服和食物就无地自容。你说呢?
不要把楼市想得那么重要,因为你城市里的房子买不起,可以回乡下。不具备流通属性的东西历来都是最容易贬值的,国军溃败后,能带走的也只有衣服和食物。
而房子几乎是没法变现,这就是事实。疫情和经济动荡使得楼市崩盘速度加快,富裕阶层不被割韭菜才怪,因为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大量的资产转移后,乡村振兴才有可能,贫富差距才能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