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常德石门柑橘批量上市。近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大量新鲜的橘子在打包外运前,都被浸泡在乳白色的水池中清洗,网友们猜测水中加了防腐剂,有人说是催甜剂,更有消费者担心有毒不能吃。那么,泡洗橘子的水池中,到底加入了什么物质?这种被“保鲜水”洗过的橘子,还能吃吗?
柑橘浸泡乳白色水池清洗
网友发视频热议
记者实地探访
工人现场投放“保鲜剂”
网络视频的发布者是常德石门的永源柑橘合作社。为了求证真相,记者随后来到了常德石门县双红水库附近的塘上铺村,并找到了永源柑橘合作社。
此时,一箱又一箱的新鲜橘子,正在堆放在厂房内。旁边,一台设备正在源源不断地传送着橘子,其中第一个环节,就是清洗。每一只即将打包外运的橘子,都要经过这个水池浸泡清洗,里面有明显的刺鼻味传出。
而在附近另外一家橘子集散地,记者正好遇到了工人往水盆中添加所谓的保鲜剂。不一会功夫,三种不同包装的物质,被工作人员倒入了水盆中,里面的水瞬间变成了抖音视频中那样的乳白色,同时传出了呛人的气味。
走访中,记者发现,用所谓保鲜剂浸泡清洗橘子的现象,在石门当地非常普遍。记者走访的第三家橘子购销点,清晰地拍到了保鲜瓶子,上面写着“咪鲜胺”的字眼。
低毒杀菌剂“咪鲜胺”
果农普遍用于防范柑橘病菌
国家允许使用合法产品
使用方法多为浸果
在石门县城的农药市场,提起柑橘保鲜剂,商家首推的就是这款“咪鲜胺”。
这是一种低毒杀菌剂,倒入水中呈乳白色,主要用于防治柑橘的蒂腐病、绿霉病和青霉病,使用较为普遍。柑橘购销点一般会搭配另外一种叫滴钠盐的农药使用。
另外一种用于柑橘保鲜的农药叫“双胍三辛烷苯磺酸盐”,也是一种低毒杀菌剂,专门用于柑橘储存期病害的防治。在三种柑橘保鲜剂当中,“双胍三辛烷苯磺酸盐”售价最贵,50克一包要60元。
所谓的柑橘保鲜剂,并没有专门的同名农药。业内相传的,其实是此类杀菌剂的通俗叫法。
在柑橘专家看来,这三种低毒农药,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合法产品。对柑橘病害防治以及长途运输的保鲜中,低毒杀菌剂作用很大,且有使用的必要性。
“保鲜剂”所涉三种农药
主要用于防病和储存
属“果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
可放心食用
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和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专业人士,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指出,目前石门比较常见的柑橘保鲜剂,均为合法产品。用浸泡式方法进行数秒钟清洗,符合使用标准。除了防治柑橘果实的碳蛆病、蒂腐病、绿霉病和青霉病,便于保鲜是另外一个目的。
专家表示,合理使用农药或合法的保鲜剂,是增加产量和延长储存期的必要方法。由于柑橘在采摘过水后,抵达消费者手中还有几天安全期,加上橘子果皮本身的保护功能,消费者没必要“谈药色变”,正确使用“保鲜水”洗过的橘子,尽可放心食用。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树举:安全,能吃。我们的使用要按照规范来,按照标准剂量,这样的使用是安全的。
石门县农业农村局柑橘办主任郑家望:我们叫果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无论是柑橘、苹果香蕉,否则就会造成果品的大量腐烂,一个是运输途中会坏,另外是在消费者手上或者超市就会坏。
另一方面,随着交通的便捷度越来越高,物流行业发展越来越快,使用保鲜剂的现象会逐步减少。加之各地超市和水果销售市场对农药残留监测的常态化,生产销售“问题果蔬”的违法成本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农药残留超标的柑橘,会完全没有市场。
来源:芒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