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的采收成熟度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方法

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6683.html

冬枣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其贮藏性和商品价值与采收成熟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冬枣的耐贮性和贮藏后的商品价值,采收成熟度必须得到合理控制。

一、冬枣的采收成熟度

采收成熟度是影响冬枣贮藏性的关键因素,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对提高冬枣的耐贮性和贮藏后的商品价值至关重要。过早采收冬枣会导致果实尚未充分成熟,果个小、糖分积累不足,外观色泽差,不能充分体现品种应有的风味,并且由于果皮角质层未发育完全,果实采后极易失水萎蔫,贮藏期间表皮易皱缩;而采收过晚则会导致果实过分成熟、果肉绵软、易发生品质劣变等现象,不利于贮藏且显著降低果实的经济价值。

1、枣果可以分为白熟、微红、少半红、半红、大半红和全红六个成熟度等级。每个成熟度间完好脆果率相差10%一20%。长期贮藏应选择白熟期、微红、少半红和半红的果实。研究发现,盛花后天,1/2~2/3果面呈绿色的冬枣果实在采后贮藏期间能保持较低腐烂率。失重率、呼吸速率较低,可以较好地保持冬枣果实的硬度和外观品质,采后贮藏可选择盛花后天的冬枣果实。

2、在采收时,应做到无伤带柄采收,这样可以减少果柄处的软烂。不能采用木棒击打或摇动的方式,也不可使用乙烯利辅助,以免造成损伤。在挑选时严格去除病虫果、畸形果、伤口果。按照成熟度与大小进行分级,大半红以及半红的果实进行短期贮藏,点红的可以中长期贮藏。

二、冬枣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方法

无论是用于贮藏加工还是直接进人流通领域,采收之后都应该进行严格挑选,剔除有机械损伤、病虫害、畸形、色泽差等不符合商品要求的产品,以利下一步的分级、包装和贮运。

1、果实分级:

采摘下来的果实大小混杂、良莠不齐,需要通过分级才能按级定价,便于收购、贮藏、包装和销售,并可实现优质优价。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使产品达到商品标准化。我国的果品分级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不同果品甚至同一种果品不同品种分级标准不同。分级方法一般根据果实大小、重量和色泽等进行。最好在24h内将冬枣降温至0℃左右,这样可降低冬枣温度并释放出田间的热量,有效抑制冬枣的呼吸强度和酶的活性,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贮存的期限。应设置专门的预冷库,当冬枣温度达到贮藏标准时应存人气调库中。应及时进行冬枣质量的检测以防止坏枣入库影响整体贮藏效果。

2、果实清洗:

清洗是商品化处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一般是采用浸泡、冲洗、喷淋等方式水洗或用干(湿)毛巾、毛刷等清除果品表面的脏污,减少病菌和农药残留,使之清洁卫生,符合商品要求和卫生标准,提高商品价值。洗涤水要干净卫生,其中还可加人适量杀菌剂如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等。水洗后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以除去表面水分,否则在贮运过程中会引起腐烂。若田间管理好,果实清洁卫生,可免去洗果环节。

3、保鲜剂处理:

在有效地控制田间微生物的传播和潜伏侵染后,采收后进行适当的药物处理也是必要的。这可以通过使用杀菌剂来清除果实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并采用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乙烯吸收剂或抑制剂来减缓冬枣的成熟过程,提高其抗病性和耐贮性。

此外,使用涂膜保鲜剂也可以进一步抑制枣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水分散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延长其贮藏期限。这种涂膜中含有的防腐剂可以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侵染,减少腐烂现象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这种涂膜可以增加果品表面的光泽,使其外皮更加洁净、美观,从而提高其商品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冬枣通常是带皮食用的,因此我们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5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