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喜欢上了汉堡,下班路上买一份,方便快捷味道还好。
但是老妈说,这是垃圾食品,要少吃一点。
咱就纳闷了,汉堡分开看是面包、蔬菜和肉片,很健康呀,怎么就是垃圾食品了呢?
于是去研究了下,垃圾食品这么一个明显怪异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垃圾是垃圾,食品是食品,这两个概念天然是冲突的,当垃圾可以是食品时,这就是食品。当食品坏掉的时候,就是垃圾,怎么会出现垃圾食品这个神奇的概念呢?
最后找呀找,找到了这个词的源头——“JunkFood”,对人没有用的食品。
“junk”的本意是没有用但是占用了资源的东西,而我们常常翻译成“垃圾”两个字。所以垃圾食品的本意,是对人没有用的一类食品,而不是肮脏的垃圾一样的食品,也不是有害的食品。
只是我们的惯性翻译,把这个词给整歪了。
就像我们吃饭一样,饿了的时候第一碗饭很快乐,第二碗饭很满足,第三碗就有点撑了,第四第五就难受,第七第八就要人命了。
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就是第三碗以后的饭,那些对人没有用的食品。
任何美食都一样,在体验上有一个叫做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好吃的东西吃多了就感受不到那种快乐了,到最后甚至会对身体有害处。
那个满足了你的基本需求后,多出来的食品就是垃圾食品。
有了这个定义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薯片可乐,烧烤腌制品等等,就不一定是垃圾食品了。
因为垃圾食品并不是看食品怎么样,而是看食品对这个人的健康有没有用。
如果一个人即将来一场剧烈运动,那么汉堡可乐就是最好的能量补充食品,高热量,易吸收。
而你剧烈运动以后,又饿又累的时候,一碗泡面不仅能帮你快速补充碳水,那些又咸又浓的汤,还能补充你因为大量流汗而流失的电解质。
所以我们普遍认知中的垃圾食品,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吃法,就是健康食品。碳水、脂肪和蛋白质一直都是我们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成分,怎么会垃圾呢?
换句话说,只要你吃的方式合适,垃圾食品就不垃圾,导致肥胖或者其他疾病的并不是营养本身,而是你摄入营养的方式不对。
反过来,很多我们认为的健康食品,其实未必健康。
比如蔬菜和水果,如果一个人长期吃这些,反而会营养不良,比如吃素的人,年纪大了容易缺钙。豆制品吃多了容易得结石和痛风。
所以,食品是不是垃圾食品,和食品本身无关,和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与其说是垃圾食品,不如说是垃圾饮食习惯。
有个营养师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什么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就像一件物品是不是垃圾,看它对你的生活有没有益处一样,一样食品怎么样,也看此时此刻对你的身体是否还有益处?
山珍海味营养再好,吃多了依然对身体有害。
对了,还有一个误解就是防腐剂,凡是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剂量内的防腐剂,都是放心的吃,人类使用防腐剂上千年了,就像用盐腌肉一样,如果没有防腐剂,人类的营养就不会那么丰富,人类的食品反而更不安全。
毕竟防腐剂吃下去,要么身体分解掉了,要么排出去了,但是坏掉的食品里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细菌,或者细菌分泌的有毒物质。
想想自己买了水果,没有好好保存,半个月后的样子你敢吃不?
和“垃圾食品”里的“垃圾”一样,防腐剂里的“腐”字,给了咱们非常不好的印象,如果叫做“保鲜剂”,误解就不会那么深了。
甚至“剂”字都容易被人看成药剂的剂,改成“保鲜调料”也许会好很多,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