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抹黑农产品的不实报道,该停了度看

近日,一篇题为《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的报道在网络上流传起来。该文章称,在沃柑的主要产区广西南宁武鸣区,部分果商为保证沃柑品相,擅自调高抑菌农药的稀释浓度,浸泡后的沃柑未经存储安全间隔期,直接被送往市场销售,“一名果农表示,自家地里种的沃柑集中采摘后他们便不会再吃”。(图为武鸣区双桥镇杨李村果农采摘好沃柑准备上市出售。记者黄红锦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网民热议:沃柑还能不能吃?柑橘到底该不该泡药,什么是柑橘泡药呢?柑橘泡的“药”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新闻中所说的深度调查,真的是事情的全部吗?南宁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辟谣:沃柑是耐贮存的水果,树上保鲜可达5个月,采后不经任何处理常温下可存放1个月以上。如需延长保鲜期,可采摘后经过洗选加工环节。洗选常规使用的抑霉唑、咪鲜胺等均为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登记注册的保鲜剂,规范使用进行果品保鲜,对食用者健康不构成影响。笔者注意到,上述媒体报道随机取点,没有取样,没有任何检测报告,没有全面调查就设定“不明液体等于食品不安全”“果农不吃等于沃柑有毒”,用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手法,将问题无限放大,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将个例夸大成普遍现象,从而误导消费者,引起消费者心理恐慌,可谓是“别有用心”。所谓的“不明液体”其实就是果蔬保鲜剂,不仅香蕉、沃柑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要用到保鲜剂,其他的一些水果也会用到。早在年,就曾有媒体报道过香蕉浸泡不明液体的消息,当时人民网也曾撰文避谣。保鲜剂与食品防腐剂都是用于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以保护食物营养和外观。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是咪鲜胺、双胍盐类、抑霉唑等,商品名叫百可得、万利得、施保克等,这都是经国家批准,允许在柑橘贮藏过程中使用的保鲜剂,所以,无须放大保鲜剂的危害。事实上,早在该报道出现之前,广西就已经发布了《沃柑采收及保鲜贮运技术规程》,规程对沃柑采收、分级、防腐保鲜、预冷、入库处理等环节等做了非常严格的规范。上述报道出现后,武鸣区立即对沃柑加工销售市场展开排查,并对城区农贸市场、超市、水果批发点等销售的沃柑进行抽样检测。实地排查发现,所排查的水果加工企业都能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沃柑采收及保鲜贮运技术规程》要求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保鲜剂进行规范保鲜处理。同时广西及南宁市各部门也积极回应:广西柑橘类种植行业协会于3月15日晚间,发布了《普及柑橘保鲜常识引导健康消费》;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官微于3月15日发布文章《“武鸣沃柑”质量安全有保障》;“武鸣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2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