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属于高产作物,但是容易感染病虫害,从而导致产量低而不稳,严重的时候甚至于没有一点产量,其中红薯黑斑病和软腐病非常普遍,今天就来给你介绍一下红薯黑斑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红薯黑斑病在红薯种植区属于主要的病害,危害性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期长。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从种薯发芽、苗期、薯块膨大期、采收期和整个贮藏期都可以发病。2.危害面积大。几乎所有的红薯种植区都有红薯黑斑病的存在。3.危害性强。幼苗期感病会造成死苗,贮藏期感病会造成烂窖,育苗期会有彻底烂床的危险。4.病状类型多。薯块病部洼陷,薯肉黑绿色,病部木质化、坚硬、干腐,幼苗出现黑色病斑,不断向上延伸,叶片发黄,植株生长势明显减弱。5.影响红薯品质。感染病害的红薯会有一种莨菪素的物质有毒苦味,病部失去食用价值。红薯黑斑病传播途径和适宜发生的条件1.种薯带菌。贮藏期的红薯感染了红薯黑斑病,在春季育苗的时候,将病菌带入到苗床,通过薯块之间传播病害,也可通过浇水等作业将病菌感染到新的薯块,从而导致薯块带病和薯苗带病。在苗床,病薯长出来的薯苗会长出黑斑,也会传染到其他薯苗。2.种苗带菌。新栽植红薯的地块,种苗带菌是主要途径大田。种苗包括春季利用薯块繁殖的薯苗,也包括前一年贮藏的红薯茎蔓,也会在贮藏期感染病害,将病菌带到苗床或者大田。3.土壤带菌。红薯感病以后,病菌就会在土壤中存活33个月。即便是第二年的种苗没有黑斑病,也会感染幼苗,进而危害红薯块根。红薯窖里有了黑斑病红薯,红薯窖里面的土壤也会有病菌长期存活,第二年储藏红薯的时候也会感病,形成交叉感染。4.农家肥带菌。病叶、病茎蔓和病薯进入圈舍和堆肥等,也会将病菌带到新的地块,加重黑斑病的危害程度。5.人、畜携带病菌。人畜接触红薯黑斑病病菌,进入大田操作,也会将病菌相互传染,加重病情。6.田间操作过程和浇水等,都能让病菌传染到新的植株。红薯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薯块的伤口对于感染病害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黑斑病病菌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10℃以下和35℃以上一般不发病。土壤含水量在14%~%都能发病,土壤含水量越高,病害越加重。红薯育苗期间覆盖后,温度高、湿度大,黑斑病最容易流行,所以,苗床中后期黑斑病发生严重,几乎所有茎杆都能看到黑斑。红薯黑斑病的防治措施1.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高产优质品种,是降低红薯黑斑病的最简单办法。目前的红薯品种很多,具体用途也不一致,具体选用哪个品种,可以咨询当地种子经销商或者农业专家了解。2.推荐每年在春季红薯地块剪取茎叶栽植留种田,以4年以上没有种植过红薯的地块为宜。因为红薯茎尖感染黑斑病的几率很低,也是病毒病感染最低的部位,可以提高产量。同时,也能减少病毒病和黑斑病的感染机会。从无病区引种,也是最有效的防止方法。3.轮作3年以上。土壤带菌很难控制,除了种植抗病品种以外,饿死红薯黑斑病病原菌,就可以栽植红薯了。4.剪取红薯幼苗上半部分栽植。有经验的老农在拔红薯苗的时候看红薯幼苗下半部分是否有黑斑,如果有,就可以用剪子将下半部分剪掉,大田发病率就会减少。5.红薯保鲜剂的合理利用。红薯下窖前,用红薯保鲜剂将所有红薯浸种,晾干水分后下窖。提前用红薯保鲜剂对红薯窖进行泼浇。泼浇以前清理虚土,洒水降温。红薯贮藏期湿度太低时,也可以用红薯保鲜剂增湿。发现病薯,及时清除,防止伤口产生,然后再对红薯喷洒一次红薯保鲜剂。出窖期。挑选无病种薯,对所有种薯浸泡一次红薯保鲜剂,并对苗床底部和排种以后的苗床,再次喷施一次红薯保鲜剂。红薯苗采集以后,再次将下半部分用红薯保鲜剂浸泡10分钟。防止相互感染。6.加强水肥管理,提高群体抵抗力。特别是红薯分枝结薯期合理控旺,控制枝叶生长,加速地下块根膨大。7.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者75%白菌清喷雾,间隔7~10天连喷3-4次,可以有效抑制病害流行。小结:红薯黑斑病传播渠道多,交叉感染多,会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搞懂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