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配料表里的学问,你知道多少

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奶粉,也无论是哪个品牌的奶粉,罐体上都会印有许多内容,包括成分、营养说明、冲泡说明等。面对各种专业术语和数据,您是否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判断奶粉的质量?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奶粉配方中的秘密。

一、配料顺序看含量

奶粉的配料表是有各种原料名称组成,别以为各种原料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各种配料的排列顺序影藏着另一个信息:原料的添加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各种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照递减顺序排列。”

二、配料分配看营养

每种奶粉包装上都印有详细的营养成分清单,但其中各种专业的营养素名称、复杂的数字和单位对于许多新手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既然营养列表太难理解,为何不从最简单的配料表开始呢?营养列表中的各种营养素均来源于配料表中各种原材料,根据原材料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六类

基础原料:

脱脂奶粉/牛奶、全脂奶粉/牛奶等(如果是羊奶粉,则为羊奶粉/羊奶)碳水化合物类:乳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多聚果糖、麦芽糊精、玉米/葡萄糖浆、蔗糖、白砂糖等

蛋白质类:乳清蛋白、乳清粉、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分离乳清蛋白、部分水解乳清蛋白粉、

牛磺酸等油脂类:

植物油、棕榈(液)油、椰子油、葵花籽油、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A(亚油酸)、ALA(亚麻酸)、CLA(共轭亚油酸)等

矿物质类:氯化镁、氯化钠、硫酸亚铁、柠檬酸钾、氧化钙、硫酸亚铁、硫酸锌、碳酸钙、柠檬酸钙等

维生素类:

L-抗坏血酸(维生素C)、dl-α-醋酸生育酚(维生素E)、醋酸视黄酯(维生素A)、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氰钴胺(维生素B12)、酒石酸氢胆碱、肌醇、烟酰胺、胆钙化醇、D-生物素、D-泛酸钙、叶酸、烟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D3、胆碱、核黄素等

其他:DHA(二十二碳六烯酸)、AA(花生四烯酸油脂)、左旋肉碱(L-肉碱酒石酸盐)、核苷酸、乳铁蛋白、反式脂肪、叶黄素、益生菌等

综合看来,就是人体每日所需的几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三、基础原料看工艺奶粉的品质与其制造工艺密切相关,目前奶粉的生产方法有三种:干法、湿法和干湿法复合。要判断奶粉采用了哪种工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奶粉外包装上的配料表。如果第一个成分写的是生羊乳/鲜羊奶/脱脂羊乳等,一般是采用湿法工艺。反之,如果配料表中写有优质奶粉、脱脂奶粉/脱脂乳粉、奶粉,则一般是采用干法工艺或干湿法复合工艺。01湿法工艺所谓湿法工艺指在鲜奶中进行各原辅料混合,经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包装得到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流程为原料乳→净乳→杀菌→冷藏→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流化床二次干燥→包装。02干法工艺:所谓干法工艺指所有原辅料成分在干燥状态下经称量、杀菌、混合、包装得到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流程为原辅料→备料→进料→配料(预混)→投料→混合→包装。03干湿法复合工艺所谓干湿法复合工艺是指在鲜奶中进行大部分原辅料混合,经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后,再添加部分辅料,经包装得到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流程为原料乳→净乳→杀菌→冷藏→标准化配料1→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流化床二次干燥→标准化配料→包装。四、食品添加剂要认得很多人一听到食品添加剂就惊恐不已,其实食品添加剂并不都是有害的,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口味,提高产品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那么那些是可以适量添加那些不能呢?苋菜红一种合成着色剂,对改变饮料的色泽有较好的效果。几乎没有营养价值,长期大量食用合成着色剂超标的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甜蜜素甜蜜素即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人工合成甜味剂。可用于饮料、糕点、复合调味料、配制酒等食品,但不允许在白酒中使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或饮料,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山梨酸食品防腐保鲜剂,具有抑菌效果和防霉能力。在体内可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残留。长期食用山梨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骨骼生长、肾脏、肝脏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纽甜纽甜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甜味剂。所含的营养物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低能量或无能量、可供糖尿病人食用、不致龋齿、可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等特点,多用作保健食品的首选甜味剂。白酒不得使用纽甜。个别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还有一些大家需要看不懂的可在评论区咨询)有害添加剂反式脂肪酸-糖尿病亚硝酸钠-致癌钠-高血压合成食用色素-多动症高果糖玉米糖浆-缩短寿命安赛蜜-更加渴望甜食阿斯巴甜-致癌糖精-致癌味精-失明............贴士???另外我发现大部分朋友对这个营养素参考值%经常理解错了。这里的%是指该计量单位下(比如下图就是每g),摄入后占中国人日均营养推荐摄入的百分比。比如下图的脂肪占比40%。·错误理解:每g里有40%的脂肪。·正确的理解:每摄入g,能满足每日脂肪需求的40%。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7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