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体育成都5月4日电(徐翰)已经携手跑过50余场马拉松的赵发林与向琴夫妇,决定在年5月20日那天参加“韵动中国·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半程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天府半马”),用跑马向对方表达爱意。结婚十余年、跑步六年,二人的跑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马拉松已经内化成为夫妻二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爱情的“保鲜剂”。
从跑步“小白”到越野赛冠军
↑图为赵发林夫妇获得30公里越野挑战赛冠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年,赵发林的体重一度飙升到斤。只升不降的体重让赵发林犯了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与邻居聊天时,他得知跑马拉松减肥效果很好,还能锻炼身体。于是,赵发林在邻居的带领下加入了跑步的行列。
“一开始跑两三公里都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咬咬牙坚持了下去。”赵发林说。最初跑步的3个月里,赵发林成功减重20多斤,还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半马,跑步渐渐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看着丈夫因为跑马变得更加健康、自信,向琴也深受感染,开始同丈夫一起跑步。从年到现在,夫妻二人已经携手跑过了50余场比赛,还在年环汶川国际越野挑战赛中获得30KM双人组冠军。
从跑步“小白”到越野挑战赛冠军,背后是努力和汗水。每周三到四次10公里长跑是基础,周末再约上跑友去狮子湖跑个长距离,这样的配置他们坚持了6年。虽然对跑步是“真爱”,但赵发林偶尔也会犯懒。“他要是犯懒,我就罚他洗碗、跪键盘!”向琴笑着说。
跑步成为生活方式
↑图为赵发林夫妇在跑马途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赵发林和向琴在跑圈里颇有名气,跑团里的人都称他们为“跑马夫妻”。
跑过六个年头,赵发林和向琴的跑程已经累计超过一万公里。跑步不仅成为这对夫妇每天的“必修课”,也已经内化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旅行、出差,不管走到哪里,行李箱中都会有个位置来安放跑鞋。“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早起晨跑,边跑边领略当地的风情。累了就歇一歇,拍拍照,再吃上一份路边摊的早餐,美滋滋的生活。”向琴说道。
跑马的人大多追求PB。新华网体育了解到,目前两人的全马、半马最好成绩均达到中国田径协会《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或成绩标准》的一级标准。赵发林的全马PB为,半马PB为;向琴全马PB为,半马PB为。对于赵发林夫妇来说,单纯追求成绩已经不是跑步的唯一动力。他们为跑马寻找了新的意义:夫妻一起健康快乐地跑一场马拉松就刷新一次“PB”,他们要把这个“PB”一直刷下去。
“参加马拉松比赛时,我们会佩戴自制的配速手环,再加上跑表,严格按照配速来跑。”赵发林说。平时的训练量加上科学的跑步方式,让他们在跑马的赛道上不断刷新着PB。
“我们计划用余生跑完场马拉松,平均一年是十余场。我们正按着这个计划进行,要一直跑到80岁,跑到跑不动为止。”向琴说道,“我们一年的跑量大概有公里,我们的终极梦想是跑步的距离加起来能绕地球两圈。”
跑马为爱情保鲜
↑图为赵发林夫妇在跑马途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跑步,不仅是一种锻炼方式,也生发出夫妻二人特别的相处模式。
向琴跑步时步子偏小,赵发林总会放慢脚步带着妻子一起跑。为了跟上赵发林的脚步,向琴也会加快自己的步频。这种相互迁就,“创造”出一种新的跑步方式——“小步幅快步频”。在马拉松赛场上,他们总是成对冲过终点。
5月20日,“天府半马”将在天府新区的兴隆湖畔开跑。赵发林夫妇不仅报名比赛,还参与了“情侣兔”的竞选。“我们报名参加过很多场马拉松赛的‘兔子’。这次天府半马专门设立了‘情侣兔’,感觉就是为我们量身订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争取一下。”赵发林说。
其实,“天府半马”并不是赵发林和向琴第一次参加“韵动中国”马拉松系列赛。年,他们还参加了韵动中国·乐山国际马拉松赛,赛道上的特色美食让他们至今难忘。“这次‘天府半马’也是新华网体育承办的赛事,相信不管是赛道设置还是赛事服务,都会有很好的体验。”向琴说。
为了备战“天府半马”,他们还提前熟悉了赛道。“兴隆湖风景很美,跑马的时候这些靓丽风景会让跑者忘记距离,忘记身体上的疼痛,有助于跑者的发挥。”
“天府半马的日期刚好选在5月20日那天。我要与老公一起冲过终点,然后在他的耳边轻声地说一声‘谢谢你’,要感谢他的陪伴与鼓励,包容与理解。”向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