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女子
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认知,就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表妹兮兮的考研分数出来了,分,绝对的高分!
作为我们村里即将走出来的第一位研究生,表妹得到了亲戚们的一致称赞。可舅妈却觉得女孩子读书一点用也没有,早晚要嫁人的。
一位坚持“知识改变命运”,一位信奉“读书无用论”,从表妹上初中开始,两人因此而争论不休,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所以虽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由于认知不同,两人就像中间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无法交流。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贫富、能力,而是认知。
认知不同,选择也不同,有人故步自封、有人平步青云、有人登峰造极……而选择不同,最终,人生的走向也不同。
因此,你的认知里,藏着你的命运。
认知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一直记得这样一个故事:
工地上,3个建筑工人正在砌一堵墙。一位记者来到现场采访,问了3人同样的问题:“你们在干什么活?”
第一个建筑工人头也没抬,没好气地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啊?我们在砌墙!”
第二个建筑工人抬起头回答:“我们在盖一间房子。”
第三个建筑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唱歌,热情地说道:“我们在盖一间非常漂亮的房子,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人们会在这里幸福地生活。”
若干年后,第一个人仍是只会砌墙的建筑工人,第二个人成了这支建筑队的队长,第三个人则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前两个人正在为他打工。
由此可以看出,当一个人的认知一直处在低层次时,就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
就像寓言中,那头被蒙着眼、拉磨的驴,自认为自己走了很远,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
有人说,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缺陷。
所以说,认知贫困,是一个人最大的贫困。
心理学中达克效应曾表明:存在认知偏差的人往往感觉不到自身能力的欠缺与贫困,反而会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优秀。
前段时间,电影《你好,李焕英》火了。
有一次,剧组到成都路演,在影迷见面会环节,一位妈妈问贾玲:“我来八卦一下,你看我们差不多大,我都有两个孩子了,贾玲你呢?”
同贾玲一样,张宏民、杨丽萍、康辉、李健等人都惨遭过类似的“言语攻击”,在这些网民眼中,到了一定年纪,就应该结婚生日,否则就是对父母的不孝,甚至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这不禁让我想到热播剧《流金岁月》中,当蒋南孙问小姨为什么不再嫁时,她说:
“一纸结婚证,并不是爱情的保鲜剂。女性,也不需要通过婚姻的捆绑去依附于任何人。”
她的回答充分说明了结婚、生子是每个女人的权利,有权选择结与生,更有权利选择不结与不生,堪称是现代女性独立爱情观的模板。
这也更印证了不同认知的人,看问题的角度绝对不同,眼中的世界也截然不同。
认知不同,不必相融
之前知乎上看到有个话:眼界狭隘的人有什么表现?
下面有人回答:“‘我’没见过的就是‘不存在’;‘我’不相信的就是‘不可能’”。的确,有时候人生真相就是如此——
这几天,北方天气升温,单位的君子兰开花了。我每天用手机记录它的变化,在朋友圈发了一个九宫格。
本意想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春的气息,却不曾想前同事评论道:“美女,新单位不但养花,还养人啊,还有时间发朋友圈,真是清闲。羡慕!”
看到评论,我想都没想,直接拉黑了。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和认知不同的人消耗在一起,就是在浪费时间。
回想起在原单位的那些年,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本是正常的工作调动,却被前同事说是靠关系进来的。由于擅长新闻采访,工作没多久,我策划的几个新闻选题和专题片都获得了领导和一线同事的好评。
看我们宣传工作日益风生水起,她利用职务之便经常打压我们,请假不批准。外出采访时,经常被无故叫回……
一次和她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专题片,她没有请示领导,擅自更改了领导讲话内容。
里面的数据资料也被她改得乱七八糟,我劝她要以事实为基础,可她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认为我是在针对她,跟她过不去。
后来,她因为此事被调整到别的部门,本是自身能力不足,却认为我私底下在“整”她。喝醉酒找我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