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活成一座孤岛,所有因果,不过是场互动

最近,话题#分享欲是感情最好的保鲜剂#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的热议。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正在渐渐失去分享欲,不想和朋友谈理想,不想和恋人聊日常,不想和父母聊生活…

太多人把自己封闭起来,活得像一座孤岛。

孰不知,想要生活幸福,我们需要做的是:打开自己,学会分享,懂得回应。

正如作家苏芩所言:

“所有因果,不过是场互动。”

很多亲密关系,都需要「分享欲」的调和。

01

分享欲,是亲情的粘合剂

《奇葩说》中有一期辩题:“生活在外地,过得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

辩手席瑞说:

“所谓亲情不就是你牵挂我,我牵挂你吗?

当我们有一天觉得这些牵挂都有些多余的时候,我们抹除的是亲情本身呐。”

很多时候,爸妈打电话问你过得好不好,想要的不过是一种“参与感”。

真正的孝顺,是让父母靠近我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我们的喜怒哀乐,感受那种与子女并肩前行的幸福感。

一个家庭想要拧成一股绳,离不开亲人之间的沟通、配合、协助。

想要家庭幸福,就得把自己活成一座桥梁,上对父母,下对儿女,连接起自己与家人的彼岸。

02

分享欲,会吸引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

很多人拒绝分享,大多是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

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你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看见的风景,有人马上站出来说“你怎么整天不务正业?”你看到了一段非常喜欢的文字,有人说“就你见识多哦”;你说纪念日男朋友给的惊喜很感动,又有人说“又来秀恩爱?”

当你的一次次分享,换来的是一次次冷落和敷衍,这段关系自然就渐行渐远。

但反过来看,留在我们身边相处长久的朋友,大多是频率相同的人:

别人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冷笑话,他们却莫名其妙地放声大笑;

任何事都可以和对方分享,只一句话就能体会到彼此的感受;

对周围一些事情的看法一致,观念相同。

听说过一个“磁场效应”: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当你愿意把生活分享给别人,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就会慢慢靠近你。

03

「分享」,也需要边界感

当然,所谓的「分享欲」也是有边界的,我们要懂得区分对待不同交往对象的社交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曾经提出人际距离理论。

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成了四种距离: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

你和对方的人际关系,决定着你们应保持的距离范围,一旦越界就会引起他人的不适。

过度的热情,会带给他人一种不适的侵犯感和压迫感,无论何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时间的催化,而只有频率相同,互相吸引才是长久的。

苏轼曾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刚开始的相见甚欢,抵不过久处后的长情陪伴。

与其急于倾尽所有的分享,招来无穷祸患;不如渐渐深入,觅得一生挚友。

余生漫漫,别再吝啬自己的感情,你愿意把生活分享给别人,别人也愿意把你请进生活。

就在这样的一来一往间,生活局面被打开,人生也变得辽阔。

正保远程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