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的,洗一洗还能吃。”
“就用了一点点,不会对身体有多大影响。”
近年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常听说,蔬菜“保鲜”、瓜果“防腐”之类的词汇,商贩为让蔬菜瓜果更好地存储,往往会用上某些“保鲜”手段,这也是内行人都懂的“规矩”。
如果在合理安全范围以内,问题倒也不大,但也不排除有人滥用。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安全一直都是人们关心的大事,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更需要重视起来。
藏了“甲醛”的蔬菜即“甲醛白菜”,其实指的是喷过甲醛溶液的白菜。
我们都知道,白菜易脱水、易腐烂,难储存。特别是春夏温度相对比较高的时候,可能不到两三天,白菜叶子和根部就会烂掉,这也就导致商贩的成本大大增加。
而甲醛具有防腐杀菌等作用,因此,有些商家为了延长白菜的保鲜时间,往往会选择向白菜上喷洒甲醛溶液。
据某位菜贩子透露,“喷过甲醛溶液后,白菜不红根,看着‘白净水灵’,卖相好看,商贩喜欢收,很多父母也喜欢买。”
而且甲醛溶液也不贵,满满一大壶,不到七块钱,一车白菜可能还用不上半壶。
低成本、成效佳、高回收的买卖,自然吸引了很多商贩来效仿,尤其是需要长途运输白菜的商家,用甲醛保鲜的频率更高。
“甲醛白菜”对孩子的伤害然而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这是世卫组织公认的,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对于身体还相对较弱的孩子而言,伤害可能更大。
1、影响孩子的肝脏健康
肝脏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有助于帮助机体排出垃圾毒素,孩子的肝脏器官还比较脆弱,如长期食用甲醛蔬菜,可能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2、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甲醛往往会突破孩子身体的免疫系统,时间久了,其防御能力减弱,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小孩身体可能容易生病感冒。
正是因为考虑到它的危害性,因此相关部门并没有将这种物质列入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里面。
虽然白菜上喷的甲醛溶液剂量并不多,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经常食用,还是不排除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的。
因此,专家也建议商贩们通过冰块降温或者恒温车来代替喷甲醛溶液维持蔬菜的新鲜。
不过即使相关部门在明令禁止这种行为,可能依旧会有漏网之鱼出现,因此大家在挑选白菜时需要谨慎一些,下面教给大家一些判断方法。
如何辨别?1、看白菜的外观
一般的情况下,白菜经过运输、搬运挑拣以及储存,叶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发黄或者是变烂、变蔫,外观多少都有点影响,掰开外面的几层,里面的叶子是正常脆嫩的,则代表是正常的。
反之,若外面的白菜叶比较水灵,可掰开几片,里面白菜根部和叶子都有点蔫巴,往往就不太正常。
2、闻白菜的气味
甲醛这种化学物质比较刺鼻,虽然甲醛溶液兑过水,而且喷洒在白菜上的剂量也不多,但仔细闻一闻的话,跟正常的白菜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如果你挑选的白菜有异味,多半可能代表它上面有甲醛溶液或者是即将腐烂。
专家提醒:若不慎买到甲醛白菜,建议您多拿清水冲洗几遍,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拿小苏打泡一泡,有助于清除白菜上的甲醛残余。
另外,除了“甲醛溶液”以外,很多蔬菜上可能还会使用一种叫硫酸铜。
家长平时在超市选购蔬菜时,可以仔细看看蔬菜的叶柄和根部,如果发现了蓝色残留,可能就是硫酸铜存在的痕迹。
这种物质同样是在运输途中用来防腐保鲜的,也会让蔬菜变得更绿,卖相更好看。
不过家长也不用担心,硫酸铜易溶解,用清水浸泡和冲洗,能更好地去除。
延伸阅读:以下几种蔬菜是“保鲜剂”大户父母挑选时需要谨慎:
1、西红柿
富含维生素C、番茄红素,经常吃能增强抵抗力,促进蛋白质的消化,缓解积食。
因此成为不少人的心头好,不过与此同时,它也是“保鲜剂”大户。
为维持卖相,有些商贩会用某些手段来催熟,让西红柿看起来更红更好看,长期吃同样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建议各位在挑选时用手轻轻摸一下,如果发现西红柿虽然看起来已经红透,但是手感依旧比较硬,可能就代表它并非自然熟透,而是被催熟的。
2、金针菇
菌类蔬菜和绿叶蔬菜一样,储存起来比较困难,很容易就会坏掉,在2~4℃时,只能保存5天左右,因此有些商贩为了延长其“寿命”,就会往上面喷上一些“保鲜剂”。
建议大家在购买时同样要提高警惕性,多闻闻它的味道,看看它的外观。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