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会陈皮里面比“工艺皮”更流行的“平替皮”,出现了。
有读者朋友在网上买了一些标注着《年新会大红柑皮》的果皮,对比着在自己去新会当地采摘的新会柑皮有些不同,朋友说买的时候就想着不是正宗的新会茶枝柑皮,那么外地茶枝柑皮也好吧,毕竟价格才不到正宗的新会皮一半呢。
但拿到手后,这位朋友马上就发现不一样了,柑皮的外观如下图。
读者朋友购买的柑皮
“这个大红皮非常薄,油胞在强光下照射也很多,但香味没有茶枝柑那么烈,反而更甜香一些。”朋友说有些疑惑,于是跟卖家确认是不是新会茶枝柑的柑皮,毫无疑问,卖家一口咬定就是“保真”,并表示如果觉得不对,可以“7天无条件退换”。朋友认为花了两顿饭钱,也不想去折腾退换了,于是给老李邮寄了一些帮忙看是什么柑皮。
沃柑皮
一、新会地区的茶枝柑产量下降,“平替皮”涌现市场拿到朋友邮寄来的柑皮后,老李认真翻看了一下,发现其并不是“茶枝柑皮”,而是“沃柑皮”。
此前也有行业的朋友爆料说,因近年来新会地区的“新会柑”种植和经营成本高,减产幅度大,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出现了商家以其他品种的柑橘皮(特别是年年底以来)替代新会陈皮进行出售。
老李也在目前几个主流的电商平台检索“新会柑皮”等关键字,出现了几十款标价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一斤不等的“新会柑皮”产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会皮的对手主要是广西皮等外地茶枝柑皮,而从年开始,便开始大量出现沃柑皮、碰柑皮为代表的柑皮,直接当做新会柑皮销售,其成本只有新会柑的十分之一不到。虽然最终售价格非常低,但利润空间却非常大。
这里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吃柑橘剩下的果皮,晒干了也可以做成陈皮吗?
首先强调一点,并非只有新会种植的新会柑(茶枝柑)才能做陈皮,而是所有的芸香科柑橘属的果实表皮,都可以制作陈皮。从科普上说,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都可以叫做“陈皮”。
历史上的“橘柚”是否今天的“柑”呢?
老李还没有找到相关佐证,但不难发现,在古代本草书籍中记录的陈皮,多附于“橘柚”或“橘项”下,在宋代以前本草药典中的陈皮多附于橘项下,直到宋代以后又以陈皮、橘皮并见,直至多年后的今天,陈皮用柑皮制作的材料定义才渐渐明晰。
下面老李将为读者朋友介绍一下目前可以制作陈皮的几大种类柑橘皮。
茶枝柑(新会柑)
茶枝柑
茶枝柑,又名大红柑、新会柑,也被人们称之为“陈皮柑”,其果皮目前制作“陈皮”或者其他周边陈皮的主要原材料。茶枝柑的花期一般为4~5月,果期为10~12月,所以集中在每年的11月后上市。
但新会柑并不是新会特有,几乎全国可以种植柑橘的地方,都具备种植新会柑的基础,因此在广义上,新会柑(不管是不是新会种植)制作的陈皮,都能称之为“新会(柑)陈皮”,但只有新会种植的新会柑制作的陈皮,才是正宗的“新会陈皮”。
福橘
福橘
福橘主产自福建省福州,其果实呈扁圆形,甜酸适口,久有盛誉。由于福橘的色泽艳红、果香汁甜,其名字又与“福、吉”等谐音。福橘的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到了清朝及新中国成立前,福州南台岛和闽江、乌龙江两岸逐渐成为福橘的主产地。
蜜桔
蜜柑
蜜柑属宽皮柑橘类,又称无核橘,主产自浙江省温州。温州栽培柑橘已有多年历史,其栽培出来的蜜柑,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品质好,易栽培,远负盛名。
川红橘
川红橘
川橘为落叶乔木植物,又名红橘,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福建、重庆、广西等多个省市。川橘的果实扁圆形,中等大;果皮薄,色泽鲜红,有光泽,皮易剥,富含橘络;果肉细嫩、多汁,甜酸可口;果实不耐储藏是其不足。
但川红橘对比其他柑橘的经济属性不强(产量不及蜜柑、椪柑等品种),现如今的川红橘已经没有规模化种植,在川渝等地更是越来越少见,因此“川陈皮”也不在我国陈皮市场的主流产品中。
椪柑
椪柑
椪柑品系多,湖南的梅柑,云南建水的白橘,西双版纳的版橘,均属此类。有早熟及迟熟系。其中广东地区著名的“潮州皮”就是以潮州椪柑皮为原材料制作,也是道地陈皮之一。
贡柑(皇帝柑)
贡柑
皇帝柑又叫贡柑,最早起源于广东省四会,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唐代,四会、德庆境内已有贡柑种植。北宋年间(公元-年)由于其品质优异而被朝廷列为供皇帝御用的贡品,因而得名“贡柑”。
沃柑皮晒干后,用以冒充新会柑大红皮
二、“沃柑皮”会被大量充当“茶枝柑皮”,利润空间很大老李手上也自制了一些沃柑陈皮、碰柑陈皮、蜜柑陈皮以及贡柑陈皮,在香味和外观等物理层面上各有特色。
椪柑
椪柑皮:椪柑成熟时一般为“大红果”,成熟度非常高,单果大,皮肥厚,颜色深褐色,没有明显的柑橘香味。
皇帝柑(贡柑)皮
皇帝柑(贡柑)皮:多为二红果,果皮非常薄,成色杂,晒干后辛涩味重,酸味挥发明显。
蜜柑皮
蜜柑皮:果皮二红色为主,皮薄,颜色比较均匀,但陈化后油胞稀疏,容易被识别,而且香味不明显,只有淡淡的柑橘味。
沃柑皮
沃柑皮:外观颜色类似大红茶枝柑(大红新会柑),且外大小形状等都非常接近茶枝柑皮(新会柑皮),在陈化后有明显的甜香味,果皮含糖高,观感上具备迷惑性。
除了外观上相似,沃柑价格也相对便宜。
目前作为沃柑主产区的广西,其出产的沃柑量大且价格便宜,“作为水果的沃柑在2-3元一斤批发价,而比较差的1元甚至8毛一斤也有,运到新会集中开皮烘干后,干的大红沃柑皮出厂成本换算人工等后大约在30到40元一斤。”业内人士爆料说。
网上销售沃柑皮的价格
如果是同时期广西钦州产的茶枝柑(新会柑)行情报价,即年12月新果价格在5元/斤左右(往年峰值在8元/斤左右,年出现了明显下降),算上开皮人工、烘干仓储等成本,茶枝柑干皮价格也就在元一斤左右(年高峰在元/斤左右)。
所以对比下,即使商家以外地茶枝柑(新会柑)采购销售,其批发成本价格就等于目前以沃柑皮做电商零售价,无法做到低价促销,所以这样巨大利润空间诱惑下,广西茶枝柑皮也被“抛弃”了。
川红皮也是传统的陈皮原料之一
三、普通消费者难识别“挂羊卖狗”,“低端化”造假将伤害整个陈皮市场能不能用“沃柑皮”平替“新会柑皮”呢?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者不具备对比性。
首先是两者的用途不一样。不管是新会产的新会柑或者说外地种植的新会柑,其目的都是专门用来制作“陈皮”的,其关键点是“皮”而不是肉;在开皮等后期处理手段中,新会柑的品种比沃柑等更易于开皮取肉。而沃柑作为食用型的水果,因为成熟度高,含糖量多,很多时候需要在运输前加入保鲜剂等手段防止腐烂,因此果皮上残留的化学成分会比新会茶枝柑高许多。
再者,沃柑皮虽然也有橘子皮味,但挥发油含量不及茶枝柑。用研究数据可以知道,茶枝柑果皮中的挥发油含量比其他多种柑橘皮多,因此其在陈化过程中会出现更加明显的挥发性香味,对比沃柑皮中的果糖和果酸,其陈化后果自然欠佳。
广东农科所《广陈皮原料茶枝柑与其他典型柑橘成分差异分析》(.40)
老李还要说的一点,就是目前很多人看不起,也看不上新会陈皮,说其不就一片果皮吗?那个柑橘皮晒干做不到呢?
“无知”值得理解,但把“无知”变成允许“造假”的理由,就是傻了。老李并不否定“用沃柑皮来制作陈皮”这种行为,而是坚决反对把“沃柑皮当做新会皮销售”这种假冒行为。
目前新会陈皮随着知名度的增加,其面对的挑战也从过去工艺皮、外地皮等,变成了其他种类柑橘皮的“竞争”。不少人认为正宗的新会陈皮产量不少,应该不难买到的;但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外面流通“不正宗”的陈皮(柑皮)比正皮更多的情况。
最后老李希望有更多的力量介入去保护“新会陈皮”这张名片,而不是被“卖沃柑皮”这种商家收割完以后一地鸡毛,最终只会伤害了整个新会陈皮行业来之不易的品牌声誉。
#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