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可以十年不变质如何放心买月饼

白癜风误区 http://m.39.net/pf/a_8067086.html
上海一位老人家在欢度中秋之际,翻出了自家存放十年的月饼,这月饼不仅没发霉、没长毛,也没有明显的异味,他们甚至还尝了一口。许多网友感到十分惊奇,盲猜月饼中可能添加了大量防腐剂。其实月饼要做到十年不腐,防腐剂可能只起了很小一部分的作用。现代食品工业还有很多其他方法用来保存月饼等易变质的食品,有时甚至完全不需要依赖防腐剂。

十年月饼不腐真相

首先,媒体报道的这款不会变质的月饼是独立包装的,且包装完好,没有破损。也就是说在这10年里,这层包装有效阻止了环境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以及水分、氧气等侵入月饼。加上月饼在生产过程中经过高温杀菌,生产环境中的卫生条件也控制地非常好,使得包装内的月饼可以做到长期不变质。一旦包装破损,月饼可能没几天就坏了。所以,一般独立包装的月饼保质期较长,而现制现售的月饼,如鲜肉月饼等,保质期最多也就两三天。此外,已经拆开包装的月饼也应当尽快食用。月饼冻龄的重要因素水分、水分活度首先,水分足够少由于月饼在烘焙过程中,表面的水分已经基本散失,阻止了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其实,只要水分降到足够低,有些食物甚至可以做到“千年不腐”。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了一个直径19.5厘米的馕,虽然已经脱水干化,但其颜色、外观清晰可辨,与现在新疆地区日常所吃的馕完全一样。此外,在阿斯塔那唐墓,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个多年前的小馕,此馕用白面制成,表面有芝麻,保存得相当完好,和现在人们经常吃的“托喀西”馕没有什么区别。此后的年代,新疆考古人员又在多年前的哈密五堡、年前的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年前的鄯善县苏贝希,以及多年前的洛浦县山普拉等地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各种形态的馕。这些唐朝美食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保存至今,主要得益于当地极度干燥的气候。其次,水分活度足够低。许多食品的贮藏质量并不依赖水分含量,而是水分活度。有些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并不算少,但也能长期保存。比如蜂蜜中含水约20%,但即便不放冰箱,蜂蜜也能存放很长时间。主要原因就是蜂蜜中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都使得其水分活度非常低。通俗地讲,就是蜂蜜中的大部分水分没有“活性”,无法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水分。同理,月饼中的大量糖分也是其不容易变质的重要原因。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食盐、蔗糖等物质来降低食物中的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在许多食品中,如果酱、糕点和腌制食品中,糖和盐不仅仅赋予食物风味,更是作为天然防腐剂而存在的。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饮食需求普遍要求减盐、减糖,客观上对食物的保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也不用担心,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全可以用其他技术来弥补。如何判断月饼是否新鲜?细心的网友或许会注意到,现在独立包装的月饼中一般都附有脱氧保鲜剂(有的名称写成“脱酸素剂”),那么为什么月饼包装中要加入这种东西呢?为什么不是干燥剂呢?前面提到,月饼主要依靠糖分来降低水分活度,但并没有降低水分含量。如果月饼包装中放入干燥剂,随着月饼中的水分不断散失,就会变得又干又硬。保存时间是长了,但口感也变差了。那脱氧保鲜剂是用来干嘛的呢?我们知道,月饼中含有大量油脂,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进而氧化酸败,并产生气味浓烈的挥发性气体。江南一带称其为“耗败味”,北方称为“哈喇味”。为了阻止月饼中的油脂氧化酸败,人们在包装中放入脱氧保鲜剂用来吸附包装中的氧气。一般来说,脱氧保鲜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1克铁粉能吸附约1.5升空气中的氧气,是十分高效、经济的脱氧剂。于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判断月饼的新鲜程度。在月饼外包装完好的前提下,用小磁铁靠近月饼背面的脱氧保鲜剂,如果感觉到有磁力,说明其中还有未氧化的铁粉,如果没有吸力了,说明里面的铁粉已经完全氧化成了氧化铁,月饼可能已经不太新鲜了。此外,拆开月饼包装,此时如果感觉到脱氧保鲜剂微微发热,说明里面的铁粉正在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产生热量。如果完全不发热,说明里面的铁粉可能已经完全氧化了。除了上面介绍的种种保鲜方法,有些企业为了双保险,甚至多保险依旧会在月饼的馅料中添加防腐剂。丙酸钙、脱氢醋酸钠、脱氢乙酸钠和山梨酸钾是月饼中比较常用的防腐防霉保鲜剂,不过消费者也不必闻之色变,只要严格遵照国家规定添加,对人体是无害的。所以媒体报道中十年不腐的月饼是在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合适条件下出现的情况,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月饼的迅速变质。有时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尽管外观上似乎完好如初,但为了安全卫生起见,还是不建议大家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吃多少买多少,不能浪费食物哦~---自博的中秋---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秋月有了团圆的味道你观察过自博馆中的“团团圆圆”吗?

作者

杨珏青

(英国诺丁汉大学食品科学系硕士)编辑

送碗里

审核

核心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你的科普文章也想被大家看到吗投稿请戳lvluotougao

sstm.org.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