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调查显示青年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但生活自由安逸,对生活现状满意而不满足。住房支出压力较大,尤其在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方面压力巨大,虽然青年农民对生活相当乐观的一族,但他们仍然希望自身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工作状况获得改善,今天就从一位农友订购鸡蛋日记的一个小视觉来观察他们的艰难,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他(她)们,下面分享这位友人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终于收到了我半个月前从一家小农场订购的鸡蛋。送鸡蛋的是这位农场的年轻主人——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女硕士生。虽然还不是隆冬,但是室外气温已经比较低,骑着一辆小电动车送货的她没戴口罩,被风刮得嘴唇干裂发紫。而我因为是第一次在这家农场订货,完全没有料到订购一次鸡蛋要排整整两周的队。这位年轻农场主一再道歉:“天冷,鸡不爱下蛋了,前面积压了很多订单……实在不好意思。”就在昨天,因为等了两周后不确定到底还能否吃上鸡蛋,也因为订货前完全不知道要排队等鸡下蛋,我差点萌生申请退款的念头。可是收到这么有诚意的致歉,我也不得不再次对这样看似“不方便”的宁缺毋滥肃然起敬。回家后吃着香喷喷的散养山鸡蛋,不禁想到很多和这类似的、因为想要吃安全的食品而产生的“不方便”。我吃的蔬菜同样是从本地小农场订购,基本不能选择菜的品种,每次一箱,有啥吃啥。老品种大米来自江西,是需要现订现脱壳的,通常从订购到签收需要一周到十天。这两个例子还算不那么“不方便”的,毕竟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他们的蔬菜和米。更常见的“不方便”的例子是,有些食材只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才能买到,比如我订购的挂面来自一家很有名的小农场,量很小所以只能应季销售,通常一过12月就售罄了。另外,有不少经过简单加工的生态有机产品保质期很短,比如我常买的有机薯干是需要全程冷冻保存的,否则即便不开封也会发霉,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它的味道和普通超市里的薯干真的是天壤之别。这些都还是我能够忍受的不便利。而像水果,我就通常没有耐心去购买生态产品,因为这些商家大多只能提供按箱购买的选择,一次最少买十来斤。我租住的房子里的冰箱非常小,根本放不下那么多水果,不冷藏的话水果很快就会烂掉。而且我也不太愿意在网购水果之后对付一大堆的发泡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对于我是麻烦,对于自然环境更是麻烦,我不知道这些垃圾带来的坏处会不会抵消掉生态水果种植农户因为减少化学药剂使用而做出的环保贡献。在一个没有农夫市集、超市里也没有有机蔬果可买的城市,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少吃些水果,特别是那些可能含农残高的品种(比如苹果、葡萄),有时候用相对安全的生食蔬菜来代替水果。还有的“不方便”,就是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来动手做,比如饼干、蛋糕、烤坚果、意面酱、各种饮料等等。这样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一个技术不精的烹饪爱好者。再举一些我不曾亲身经历、却是确实发生的“不方便”的例子。比如北京一家农场的奶牛只在下小牛之后才产奶,要想喝到这家的有机奶,只有一个秘诀“随缘”,毕竟天然方式养殖的奶牛不会经历人工授精、也不会被打激素。还有一位朋友,每年固定的时候要去一家樱桃园大批量采摘樱桃,因为不加保鲜剂的樱桃无法保存,所以这家农园每年只能应季销售鲜果,而朋友也会每年把自己的“战利品”加工,熬成果酱,少量的则冷冻保存。啰嗦了这么多,我想要感慨的是,很多消费者有一万个不买有机生态产品的理由,“不方便”就是其中最常见的理由之一。不说别的,单说蔬菜的配送,多少人能接受小农场不可自由挑选品种的条款呢?一定是要有足够强大的理由才可以让人放弃原先习惯了的便利。先不提因为觉得“不方便”而从不自己下厨的消费者,对于经常买菜做饭的人来说,在常见的三种选择——常规蔬菜(品种多、便宜、可自由挑选品种)、小农场配送(品种少、价格稍贵,不可选品种),和超市里认证的有机蔬菜(品种少,价格很贵、可自选品种)当中,可以想见,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第一个。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的“不方便”,其实只不过是二三十年前生活的常态。母鸡本来就不可能每天都下蛋,稻谷本来就需要存放在谷仓中现吃现碾以保新鲜,蔬菜本来就该是种出来什么就吃什么,从前很多水果不必要也不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用天然方法而不是防腐剂来保存食品曾经是人人必备的生存技能。只是习惯了现代化、工业化、流水线化的农业产品的我们,已经忘了这种生活的常态。而成为工业化产品的农产品,当然需要以防腐剂、激素、抗生素、农药等等来作为维系快速稳定出产的必要因素,来满足人们随时可购买到的“便利”需求。当然,我也希望,购买安全食材的“不方便”不会永远地在我国继续下去。毕竟,不论再怎么追求食品安全,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不方便”的忍受潜力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未来能有更多大中小城市都出现农夫市集、CSA项目以及其他安全食材销售渠道,各个生产者之间就能够互通有无,“不方便”的情况会慢慢减少。但是这里又需要有一个限度。即便在有机农业发展比较早的美国,人们也开始发出呼声,提倡多吃本地当季的新鲜食品,多支持本地小生产者,缩短食物里程(这样多少会减少便利性)。经过流水线式的单一化种植养殖加工、及长途运输的产品(随时随地走进超市可以买到),即便是有机认证过的,其营养价值和环保价值也会打折扣。如何把握方便、安全和环保之间的平衡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仔细地衡量。在我国,在更多有机生产实践者出现之前,必然需要有人去忍受购买时的这些“不方便”,需要有人去等待母鸡下蛋,去放弃自己挑食的习惯,去等待果实自然地成熟。在很多方面,我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有的“铁杆”有机消费者能够基本杜绝常规蔬果,常年几乎不在餐馆就餐,不买任何加工零食……可见只要有足够的动力,人们忍受“不方便”的潜力还是巨大的。毕竟,和良心农人们长年累月的劳累、繁琐相比,我们购买时小小的“不方便”还是太微不足道了。(文:Jing编辑:山之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