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知仪
10日,江苏欧凯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该公司位于南通海安高新区,是一家从事食品干燥剂、脱氧剂、保鲜剂和脱氧剂自动投包机、食品包装机械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年以来,企业累计获得各项税收减免达万元,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7月11日《南通日报》)
当前,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市场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增加,部分企业正在生死线上挣扎。南通高质量发展能不能稳住阵脚,以更大力度助企纾困解难、更实举措稳定经济大盘,于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还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近期一系列减税退税缓税的组合式纾困政策密集出台,提振了持续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应对困难的底气。把“雪中送炭”“雨中打伞”的工作做到企业心坎上、最急处,需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魄力,打好组合拳,施好连环计。
“硬核”政策能否落地见效,关键要有“硬招”。执行得好、落地得快,企业就能早受益。如皋税务局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主动甄别“锁定”政策适用对象,全面排查、摸清底数,为精准政策辅导打好坚实基础。这些好做法值得总结提升。一方面要在精准上下功夫,既要借助“铁脚板”逐个上门宣讲,也要利用“大数据”逐一对号入座,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切实打通“应享尽享”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在快速上下功夫,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建立工作专班,开通“绿色通道”,能快则快、能早能早,全面实现惠企资金的直达快享。
应该看到,税收纾困政策专业性强、涉及行业庞杂,在让企业“零时差”应知尽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仅在政策专业辅导、释疑解惑上做足文章,而且在优化办税流程、一次办成上做出成效,同时秉持“钉钉子”精神,一家一家上门,一户一户过堂,真心实意地铺就“真金白银”快享“高速路”。好政策要产生好效应,关键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切实实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从实践来看,政策“力撑”创新,才能积蓄发展动能,这也是企业渡难关、复元气的不二法门。由此而言,要紧盯市场需求,紧贴“专精特新”,紧抓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因势因时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人才创新力度,用新理念、新技术推动“智改数转”,用新手段、新装备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焕发新生机、抢占新市场。
总之,政策暖心、服务省心、解难舒心,最大限度地注入“税动能”,就一定能推动经济发展在困境中涅槃重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