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消毒卡可杀菌消毒专家对人体伤害极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海峡都市报开通了“投诉平台”,我们将打造消费者维权平台和消费引导阵地,对接相关部门、市场企业及消费者。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曝光消费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读者理性消费。

本期曝光:“网红消毒卡”

疫情防控期间,消毒液、口罩等相关物资成为畅销货。近期,一种来自日本的“消毒卡”在电商平台上十分热销,售价高达60—80元。

很多商家宣称这种消毒卡

挂在身上有阻断流感、

除菌抑菌的功效,

甚至还有商家给出“可代替口罩”

“病毒王牌杀手”

“形成周围1米的保护罩”等宣传语。

那么这种消毒卡有用吗?

包装上所标明的有效成分

“二酸化盐素”又是何物?

网红“消毒卡”外包装

“消毒卡可以杀菌消毒,只要挂在身上,就能消灭自身四周1米范围内99%的病毒!”——网红“消毒卡”的海淘宣传语“消毒卡所产生的二氧化氯的浓度根本无法消毒杀菌,更不可能在佩戴者周边形成什么‘防护罩’。目前对于普通公众预防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时间。”——福州传染病院感染科张医生

焦点:网红“消毒卡”卖到脱销

“消毒卡可以杀菌消毒,只要挂在身上,就能消灭自身四周1米范围内99%的病毒!”日前,类似的海淘宣传语在网络上流传。有些店家在宣传时强调,“消毒卡”对不愿戴口罩或者无适合口罩的儿童来说,作用堪称“空气口罩”“儿童守护神”。

眼看着开学在即,很多家长都“谈病毒色变”,听说有这样的随身消毒卡就赶紧下单,希望给孩子挂上,在孩子周边建起一道隐形的“防护罩”,于是家长们相互效仿抢购,甚至一度出现了代购潮。

海都记者打开海淘的网站,在网页中有十多种消毒卡在销售,价格在60—80元不等,产地大部分是日本,也有新西兰的。记者发现,这款新兴的网红产品,在一些网店甚至已经脱销。根据网店的介绍,消毒卡主要成分是“二酸化盐素”,可以分解成二氧化氯,能消灭自身四周1米范围内的病毒。

胸前挂个消毒卡就能消灭病毒?在抢购风潮的背后,也有一些市民提出疑问,小小一个挂件就能筑起除菌消毒的“防护罩”,甚至可以不用戴口罩,这听起来感觉就是骗人的“神符”。

专家:所谓“防护罩”纯属谣言

一些购买消毒卡的市民表示,促使他们购买的原因除了广告中说的功能外,还有标注的日文“二酸化盐素”,这看起来十分“化学”,很高科技的样子。

据专家介绍,“二酸化盐素”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氯,它应用在自来水消毒中。原理是二氧化氯在发生氧化反应后会对病毒、细菌以及异味产生反应,改变其分子结构,并破坏其功能,从而“杀死”细菌、病毒。每片消毒卡所含的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剂仅有3—15g不等,那么即时二氧化氯生成量必然极低,根本达不到杀菌消毒的有效浓度。如此低的二氧化氯会很快随流动空气消失,不可能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本月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上,刊登了一篇辟谣文章《谣言: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且无毒无害》。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袁智勤在文章中写明:“这则传言系谣言,不可信,切勿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贴在身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会严重伤害身体。”“若将二氧化氯贴片贴在身上,会在身体周围产生较高浓度的二氧化氯,对人体伤害极大。所产生的二氧化氯还可能与织物作用,导致褪色或者损坏,甚至可能使衣物发生燃烧。此外,人体处在开放环境,所生成的二氧化氯大部分会溢散,造成空气污染。”

文章最后,袁智勤表示:“二氧化氯贴片贴上之后可以在身体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辅助拦截病毒感染,纯属谣言。”

医生:“消毒卡”不能替代口罩

记者了解到,央视新闻日前也对这种消毒卡进行过报道,说明此类消毒卡并无明显杀菌效果。同时大多数消毒卡里面还含有亚氯酸钠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质,亚氯酸钠在与水接触后容易发生爆炸。二氧化氯与人体接触后会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的可发生肺水肿,长期接触还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记者联系上福州传染病院感染科的张医生,张医生表示,二氧化氯本身是消毒剂的一种,二氧化氯的使用是有严格标准的。像这样佩戴在脖子上,所产生的二氧化氯的浓度根本无法消毒杀菌,更不可能在佩戴者周边形成什么“防护罩”。“二氧化氯的不正确使用,甚至还可能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产生影响,所以不推荐儿童、孕妇使用。”

张医生建议,目前对于普通公众预防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时间。

□新闻链接

1日本消费者厅:预防效果缺乏根据消费者应提高警惕消毒卡热销的同时,日本消费者厅的一纸通告引发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2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