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一个土家苗族自治州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近70%,被誉为世界硒都的天然好地方,四季分明还有着“天然氧吧”之称。
今天,我们要寻找的主角就在这里。
“无糍粑不成年”
黄伯,地地道道的恩施土家人。
作为传统手工艺的匠心人,打出来的糍粑,在乡里乡外那可是出了名的好吃。
黄伯说:糍粑的吃法很多,可以煎、炸、煮、烤。最好吃的还是炸糍粑,7岁大的孙子,一口气能连吃三块。
一块好糍粑,精选的材料尤为重要。但对于传统手工糍粑而言,秘密却是掌握在制作者的手中。
这个传统中国式的绝活,在恩施的土家族人们始终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手艺。
纯手工捶打的糍粑,做法看似简单。但每经一次的泡、蒸、打、揉等工序,都是很考究的技术活。
先将精选的糯米舂洗干净后,放在木盘里浸泡一整个晚上,待次日把糯米在柴火炉上用木甑蒸熟。
糯米是做糍粑的主要原材料。原生态天然富硒的环境下,种植的糯米饮山泉雨露,生长的颗粒饱满。
热腾腾的糯米倒进石臼,到了重要的“打糍粑”环节。讲究捶打的“力度和默契”!
两个土家汉子,一人一根木槌。
糍粑要趁热了打,配合好的默契,把握好的节奏,每一次的用力,都不能乱打一通。
面团不停的轮番捶打,保证均匀受力。
这带有温度的捶打,不是机器可以代替能做出来的。里面讲究的每一分火候、力度的拿捏,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
这样打出来的糍粑更加细腻柔软,而被敲打的次数越多,糍粑吃起来的口感就越是软糯。
打好后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洒上些糯米粉,一捏一拧一搓,厚薄均匀,糍粑整齐的摆放在桌子上。
糍粑冷却之后,用山泉水浸泡着。
这是土家人特有的保鲜剂,隔十天半月换水的滋养,手工糍粑放很久都不会流失它的鲜味。
而油炸糍粑的做法简单,入口酥香,恰到好处韧劲感,越嚼越香。
炸好的糍粑端出锅,即刻就被撒上豆粉和红糖,金灿的表面,外焦里嫩,空气里飘香的甜味让人直咽口水。
也顾不上烫口,直接拿起咬上一口,咔呲酥脆~满嘴的糯米浓香,唇齿香甜,回味无穷。
恰到好处的份量,让人忍不住多吃两块。一盘上桌,瞬间就被秒光了,老人小孩都爱吃。
恩施土家手工小糍粑
戳这里购买
规格:3斤装,24个,附赠黄豆粉一袋
产地:湖北恩施
保质期:20天
尝鲜价:3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