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被比作蜡烛,但蜡烛燃烧的光亮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越来越微弱。这一点和老师还是有一点相像的。当教师不再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职业的倦怠感也不断增强,这时候就如同蒙尘的银器,魅力不在,但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却越来越大,师生沟通也越来越困难。可教学还要继续,那么中年教师该如何保有青年时期的魅力呢?有没有“保鲜剂”可供使用?容颜上的青春大概大罗神仙也难以维持,但通过调整和学习教师性格上的魅力仍可保持。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和收获。
和谐师生关系
做了多年老师,我自认为应该算是一个很爱学生的老师吧:督促学生遵章守规,参与集体活动;要求他们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我对学生要求严格,也盼望他们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但我和学生始终是疏离的,我总是提醒他们我是老师,他们应该听从我的规劝。我甚至引用古话来劝他们:听人劝,吃饱饭。听话的学生让我以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但是我读了这本书的自序部分就被惊到了,因为书里首先提到的就是真实、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大抵美好的词都可以用在这里吧?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平等融洽……很像家人之间的关系。等到我读完后,我觉得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像是合伙人,是双赢的关系。
这是我不敢奢望的。
但身为教师,我渴望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学习的发生要以此为基础,“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未成年人的世界里信任感很重要,对老师信任就预示着更进一步的学习很容易发生。《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就已经结束了”。
那么,如何获得学生的信任,继而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首先要调整的是自己认识和心态,要摒弃威压学生的想法。中学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会有标新立异的想法和行为,但总体上都是向上向善的,即使是学习基础弱、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渴望被尊重。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孩子,学习基础弱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弥补,调皮学生的充沛精力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地方……
其次是尊重和欣赏学生,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语气和措辞上,温和的眼神,平和的语气,友好和平等的态度会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如何看待Ta的,教师的看重和发自内心的欣赏会被学生感知,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心。学生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可能有很多因素造成,但学生自己可能不那么清楚。这时候老师细致分析具体因素,一起制定计划,鼓励参与,课上的互动,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