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县域重点产业科技建设美丽乡村
1.旱区果园秸秆覆盖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该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机械化覆盖于果园行间,同步对秸秆层薄土盖压,具有培肥地力、保墒节水、保温防冻、减少水土流失和次生盐渍化等综合效能。果园秸秆覆盖机一体化实施秸秆铺撒、碳氮比调节、薄土盖压等作业。该技术和装备的适用范围不限于旱区果园,还可用于中低产田改良、土壤修复、荒滩荒漠治理、盐碱地改造、蚯蚓养殖床铺设等。该技术和装备属于国际首创,已申请专利52余件,已授权31余件,技术独有。成果已有装备样机,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仅以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管理需求为例,年均需求覆盖机0.5万台以上。全国年均需求超过2万台。国际年均需求超过3万台。使用该技术,每亩果园年均节省人工成本元以上,节约肥料费(有机肥)元
2.黄土旱塬地区夏玉米种植模式优化
该研究针对我国西北旱作农业区降水资源不足和作物对天然降水利用效率较低的现状,以雨水-土壤水-作物水转化为研究方向,围绕黄土塬区不同种植模式旱作夏玉米对天然降雨截留再分配及利用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以黄土塬区不同种植模式旱作夏玉米对天然降雨截留再分配及利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雨水-土壤水-作物水转化为研究方向,通过田间试验和数值模拟,揭示了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对降雨截留过程和机理,建立了基于经验公式的冠层降雨截留模型;揭示了降雨经作物冠层再分配后在农田地表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索了冠下雨水入渗与土壤水分再分布动态,建立了基于HYDRUS-2D/3D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雨后夏玉米田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与蒸散耗水特性;探讨了种植密度和覆盖方式对降雨截留及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平均穿透雨率为65.2%,茎秆流率22.3%,冠层截留率为12.5%。通过总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叶面积指数3个参数可以较好地模拟估算天然降雨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对降雨截留再分配后各分量及其所占比例大小。可为完善旱作农田水文循环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发展适宜夏玉米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指导。该技术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高直链淀粉玉米产业化
该研究提供一种可应用于提取高直链淀粉的玉米新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分别达到55%和63%,以这种玉米籽粒为原料提取的高直链淀粉,单价约是普通淀粉价格的4-5倍,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印刷、造纸、电子工业、医药、包装、石油、化工等领域。以这类淀粉为原料进行羟丙基化、醚化、酶解以及重结晶处理后还能开发一系列高直链变性淀粉,其用途更加广泛而且价值更高。该项目使用的关键技术可用于高直链淀粉的生产和高直链淀粉基新产品的开发。正常情况下两个品种在榆林自然条件下,制种产量约千克/亩。两个品种的大田生产单产水平在渭北春玉米区约-千克/亩,总淀粉含量约65-68%,以常规淀粉提取方法提取,淀粉提取率约为70-75%。利用理化相结合的高效纳米淀粉制备技术,制备出的高直链淀粉纳米淀粉粒径范围在80-纳米,纳米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有较好的水溶性,未来具有用于3-D打印制备医疗耗材的潜力,可以通过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促使辛烯基琥珀酸与高直链淀粉发生酯化反应,获得双极性的淀粉酯,从而在多个体系中发挥乳化作用。
4.食用缓释系列调味剂
食用缓释系列调味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匀浆、填充、粉碎、固化、干燥和成品包装。原料为葡甘聚糖、淀粉、蛋白、黄原胶、卡拉胶、Β-环状糊精、乳化剂以及其他药剂、调味剂和水。本发明利用复合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以色素、香精、调味剂等作为包容物,使所形成的缓释微球具有智能化,其风味效果明显优于香精。当用作汤料时,其包容物中的食用调料缓慢地释放于汤水中,汤水中既有调料的香味,喝汤后少量的微球还留在口腔中,咀嚼之仍有调料的香味。本发明工艺简单,容易操作控制,具有较良好的缓释调味效果。
5.一种果品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果品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果品保鲜剂的商品状态由A剂和B剂组成,使用时再加水配制成保鲜液。A剂由硫脲、乙磷铝、魔芋葡甘聚糖和多菌灵组成,B剂为二氧化氯。其制备方法:先置A剂于~倍的水中搅匀,再加入B剂;充分搅匀后溶涨8~10分钟即可。本保鲜剂成本低,每公斤龙眼的保鲜成本约为0.08元;保鲜处理过程简便,适合于龙眼产地的果农自行保鲜;处理效果很好,常温下“福眼”品种可达9天,好果率95%以上;冷藏可达50天以上,有利于龙眼长途运输和异地销售。
6.葡萄酒/果酒增香酿造系列产品开发
针对葡萄酒/果酒产业技术问题,该项目开发的关键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葡萄酒/果酒酿造的提香护香、低产甲醇和高级醇以及协调果香与醇香的三部分关键技术,具体如下:(1)开发并应用了一种果香型葡萄酒/果酒提香护香酿造工艺。(2)开发并应用了一种低产甲醇和高级醇的葡萄酒/果酒酿造工艺。(3)开发并应用了一种协调果香和醇香的葡萄酒/果酒酿造工艺。采用本工艺酿造的水果利口酒,果香与醇香协调,酒体丰满,颜色纯正,具有原有水果的典型香气,产品质量上乘。该项目获批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分离保藏了50多株优选野生酵母菌株,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源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20多篇,在工程技术EI源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0多篇。
7.豆类蔬菜分段式振动流化速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采用分段振动流化速冻技术,通过研究热烫工艺参数、空气流速以及速冻时间对速冻甜豆品质的影响,优化了速冻工艺条件,避免了甜豆在速冻过程中粘连,实现甜豆单体快速优质冻结,提高了速冻甜豆的品质。产品经检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8.香菇干制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项目将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应用于香菇干制加工,研究微波功率、真空度、装载量等因素对干燥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香菇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以微波功率和装载量为因素,以香菇感官评分、多糖含量等为指标,确定了香菇微波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较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品质,产品质量经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项目研究并分析了微波真空干燥与传统热风干燥的能耗效率,结果表明香菇微波真空干燥可节能近50%,干燥时间大为缩短,微波真空干燥具有节能、高效的优点。项目技术有利于提高香菇干制加工水平,预期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成果推广应用前景良好。该技术具有创新性,总体技术水平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领先。